
中方融媒6月8日讯 “an、en、in……”一声声稚嫩的读书声在寂静的站坪村响起。一位年轻的女教师正在偌大的教室里教授唯一的一名一年级学生前鼻韵母。
6月2日,记者来到中方县中方镇的站坪教学点时,学生正在上语文课。这所位于中方镇站坪村的教学点,如今有3名教师和13名学生,开设4个班,学前班4个学生,一年级1个学生,二年级4个学生,三年级3个学生。
站坪教学点地处偏远山区,需要轮渡才能到达,交通不便,学校条件比较差,大部分的学生都转入了城区学校。留下的都是少数家境贫寒的留守儿童,这便是农村的“袖珍村小”的现状。像站坪教学点这样的,在中方并不罕见,多一点的如桐木镇宝寨村小共有20名学生和5名教师,少的如花桥镇老树寨村小,全校仅一个班,1个老师2个孩子。老师同时还兼任炊事员、门卫。
面对这种“袖珍村小”,有的人说,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优胜劣汰,质量不好的学校终究被淘汰。有的人说,这样的袖珍村小没必要坚守,因为浪费资源,学生也无法得到全面发展。实际上,这样的“袖珍村小”却饱含教育温情。
“可以用‘快乐平静’来概括教学点的工作与生活,清晨,来到学校,听到学生们的一声问好,每次看到学生在习惯或这是学习方面的一点点进步,我就会感到无比的开心。”站坪教学点杨丽萍老师告诉记者,“但是村小的生活又是平静的,寂寞的,每次去学生家里家访,看到学生要步行两到三公里才能来到学校,而且大部分村小学生都是留守儿童,这时候我会在心里想,如果,没有人来这里教书,那学生该怎么办呢?我就在心里暗暗发誓,暗下决心,我一定要教会孩子们快乐的生活、快乐的学习。”
“袖珍村小”的继续保留体现了县教育主管部门对农村教育的重视,没有因为只有几个学生便取消学校编制,没有强行让这些幼小的孩子到离家一两个小时的中心学校读书。只要有学生,就有老师,几个人的坚守,同样是一种教育担当,饱含着浓浓的教育温情。
责编:袁敏
来源:中方县融媒体中心
本作品由中方县融媒体中心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总书记的人民情怀|“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
习言道|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部署七方面重点任务!
时政微周刊丨总书记的一周(7月7日—7月13日)
时政微观察丨总书记深情寄望电影工作者
坚守艺术理想 不负时代使命
重温总书记重要论述 共建美好地球家园
学而时习之|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